文明蕴化看陶寺:4000多年前的“日历”上,夏至晨光见证先民智慧
文明蕴化看陶寺:4000多年前的“日历”上,夏至晨光见证先民智慧
文明蕴化看陶寺:4000多年前的“日历”上,夏至晨光见证先民智慧6月21日,夏至(xiàzhì)清晨,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观象台前(qián)人潮涌动,人们目光聚焦于复原的古观象台东侧。当第一缕晨光精准穿过东12号观测缝,人群中发出惊叹,大家纷纷举起(jǔqǐ)手机和相机记录。
6月21日,陶寺国家遗址(yízhǐ)公园(gōngyuán)内,观象台与陶寺天文考古馆遥相呼应。
4000多年前,陶寺先民(xiānmín)就是在(zài)这里观象授时,创造出目前已知最早、最完备的太阳历之一,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指导。当时已经能观测到20个(gè)节令,成为传统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源头。
6月21日,当(dāng)夏至晨光穿过观象台东12观测(guāncè)缝,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记录。
6月21日,游客在(zài)复原的陶寺观象台前拍摄日出。
夏至观测(guāncè)活动结束后,人们步入陶寺天文考古馆。馆内分为陶寺观象、天文历法、考古天文、域外(yùwài)互鉴、遗传传承五个单元,全面展示了观象台、圭尺等陶寺天文观测设施的研究历程和(hé)工作原理,并延伸(yánshēn)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、各国典型地平历观测设施等内容。
6月21日,夏至观测活动结束(jiéshù)后,游客步入陶寺天文考古馆。
6月21日,游客在(zài)陶寺天文考古(kǎogǔ)馆内听讲解员讲述中国古今“问天”历程。
6月21日,陶寺天文考古馆内讲解员介绍(jièshào)观象台工作原理。
6月21日,游客正在参观陶寺(táosì)天文考古馆。
6月21日,游客正在参观陶寺天文考古馆(guǎn)。
陶寺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(gōngyuán)是我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,目前已开放陶寺遗址博物馆、宫殿区、观象台、天文考古馆等区域,近年来积极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(wénhuà)体验活动、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,为遗址保护传承利用(lìyòng)注入活力。
原标题(biāotí):4000多年前的“日历”上,夏至晨光见证先民智慧
6月21日,夏至(xiàzhì)清晨,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观象台前(qián)人潮涌动,人们目光聚焦于复原的古观象台东侧。当第一缕晨光精准穿过东12号观测缝,人群中发出惊叹,大家纷纷举起(jǔqǐ)手机和相机记录。
6月21日,陶寺国家遗址(yízhǐ)公园(gōngyuán)内,观象台与陶寺天文考古馆遥相呼应。
4000多年前,陶寺先民(xiānmín)就是在(zài)这里观象授时,创造出目前已知最早、最完备的太阳历之一,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指导。当时已经能观测到20个(gè)节令,成为传统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源头。
6月21日,当(dāng)夏至晨光穿过观象台东12观测(guāncè)缝,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记录。
6月21日,游客在(zài)复原的陶寺观象台前拍摄日出。
夏至观测(guāncè)活动结束后,人们步入陶寺天文考古馆。馆内分为陶寺观象、天文历法、考古天文、域外(yùwài)互鉴、遗传传承五个单元,全面展示了观象台、圭尺等陶寺天文观测设施的研究历程和(hé)工作原理,并延伸(yánshēn)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、各国典型地平历观测设施等内容。
6月21日,夏至观测活动结束(jiéshù)后,游客步入陶寺天文考古馆。
6月21日,游客在(zài)陶寺天文考古(kǎogǔ)馆内听讲解员讲述中国古今“问天”历程。
6月21日,陶寺天文考古馆内讲解员介绍(jièshào)观象台工作原理。
6月21日,游客正在参观陶寺(táosì)天文考古馆。
6月21日,游客正在参观陶寺天文考古馆(guǎn)。
陶寺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(gōngyuán)是我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,目前已开放陶寺遗址博物馆、宫殿区、观象台、天文考古馆等区域,近年来积极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(wénhuà)体验活动、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,为遗址保护传承利用(lìyòng)注入活力。
原标题(biāotí):4000多年前的“日历”上,夏至晨光见证先民智慧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